中國能建中南院獲7項電力工程科技進步獎
近日,根據中國電力規劃設計協會《關于公布2022年度電力工程科學技術進步獎評選結果的通知》,中國能建中南院喜獲7項電力工程科技進步獎,其中一等獎1項,二等獎1項,三等獎5項。
其中,高壓海底電纜工程設計關鍵技術研究與應用榮獲一等獎。本研究從路由風險評估、過電壓與絕緣配合、海纜護層結構與接地特性及海纜洋流振動特性等方面開展針對性研究,形成高壓海底電纜工程設計的關鍵技術,填補了國內高壓海底電纜設計技術空白,為高壓海底電纜工程設計、建設提供了依據,為優化工程設計、節省工程投資做出了重要貢獻。
天空地一體化安全監測關鍵技術研究榮獲二等獎。本研究圍繞“隱患點位置”和“危險何時發生”兩個關鍵問題開展,突破傳統人工測量手段局限,構建基于星載平臺(高分辨率光學+InSAR技術)、航空平臺(機載LiDAR+無人機攝影測量)、地面平臺(GNSS/北斗+光纖光柵傳感器)的天空地一體化的多源立體安全監測體系的關鍵技術研究,開發了集數據采集、數據處理及結果展示為一體的天空地一體化安全監測云平臺,填補了電力行業使用技術的空白。
換流站二次設計研究與應用榮獲三等獎。本研究對換流站二次設計研究與應用開展了系統梳理和深入研究,聚焦換流站二次設計與變電站設計的主要差異開展專題研究,并在此基礎上,總結提高,主導編制行業標準,填補行業空白。所形成的相關標準成果己廣泛應用于換流站二次設計工作,為換流站工程的二次系統設計、優化、創新提供了系統、全面的技術依據。
工程邊坡生態防護技術與坡體結構一體化研究榮獲三等獎。本研究針對高陡巖質邊坡的生態防護技術展開一系列研究,建立了高陡巖質邊坡植被退化評價體系,確定了19種護坡植物根系的力學特性及3種根土復合體的加筋效果,提出了適用于高陡巖質邊坡生態修復的最佳基材配比及植物草灌配比,建立了高陡巖質邊坡生態防護設計、施工、養護一體化流程和邊坡生態修復效果評價體系。
火電廠大型間接空冷塔多維度熱力特性研究及應用榮獲三等獎。本研究通過現場實測、數值模擬及理論計算相結合的方法,重點研究了多種散熱器的熱力阻力特性、火力發電廠間接空冷塔實際運行特性、環境風對間接空冷塔運行特性的影響規律。有效地推進了間接空冷散熱器性能參數的公開化、規范化,推進了間接空冷塔設計理論的發展、提高了設計技術水平。
既有架空輸電線路結構安全評估及加固關鍵技術研究榮獲三等獎。本研究適應我國輸電線路發展的趨勢和需求,填補了行業空白,可為既有輸電線路增容改造、災后修復、加固延壽等提供技術指導和實踐依據。
新能源典型項目造價信息及資源整合模型研究榮獲三等獎。本研究利用系統學方法建立了基于霍爾結構分析及解釋結構模型的一套關鍵造價信息識別技術,并建立了造價信息及資源整合模型。開拓性的對工程造價、商務、設計不同專業人員的需求分別構建了造價指數化模塊,實現了造價信息的資源化。
在復雜多變、競爭加劇的市場環境下,中南院堅持用技術引領市場,以市場檢驗技術。本次獲獎的技術成果,均通過實際工程應用獲得市場認可,帶來了顯著的經濟效益,產生了良好的社會效益。以技術引領市場,用市場反哺創新。中南院的科技創新,正在實現技術與市場的良性循環。中南院將一如既往,不斷完善科技創新體系,激發創新活力,面向市場加快提升創新能力,為高質量發展提供長久支撐和持續動力。
下一篇:最后一頁